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·冯德莱恩这阵子日子不好过,本来雄心勃勃地推出一份天文数字的预算方案,结果刚公布一天,就被德国政府一票否决,这让她在欧洲内部的权威直接打折。事情发生在2025年7月16日,她在布鲁塞尔正式抛出欧盟2028到2034年的长期预算计划,总额高达2万亿欧元,比上一个七年周期多出近7000亿欧元。这份预算的核心是加强国防开支和对乌克兰的援助,国防部分直接飙升到1310亿欧元,是之前水平的五倍,还单独划出1000亿欧元用于乌克兰的重建和军事支持。她本意是想借此应对俄罗斯的威胁和全球竞争压力,但欧盟成员国各有各的算盘,尤其是德国作为最大贡献国,自然不愿意多掏腰包。
德国的反应来得特别快,7月17日就公开表示无法接受这个整体增幅。德国政府发言人直言,在国家财政吃紧的时候,欧盟预算不能这么膨胀,这等于让德国多背上沉重的负担。毕竟,欧盟预算主要靠成员国国民总收入的比例来分摊,德国GDP最高,自然摊派最多。其他国家如荷兰和匈牙利也跟着批评这份方案,荷兰觉得新税收来源不靠谱,匈牙利则担心农业资金被削减。这份预算一出,就引发欧盟内部的激烈争执,冯德莱恩的计划基本泡汤,她急需找其他出路来稳住局面。
展开剩余77%在这之前,冯德莱恩对中国的态度一直挺强硬。她多次公开指责中国在补贴、市场准入和产能过剩方面的问题。比方说,2025年6月17日在G7峰会上,她直接说中国通过补贴制造出过剩产能,冲击全球市场,特别是电动汽车和钢铁领域。她还强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没完全遵守规则,导致所谓的“新中国冲击”。在稀土问题上,她更是不客气,2025年4月中国调整稀土出口政策后,她要求北京取消这些管制,否则会影响全球供应链。欧盟外交负责人也跟着敦促中国在30天内结束稀土出口限制,但中国政策没变。
冯德莱恩推动的国际采购工具措施,更是直接针对中国医疗器械。2025年6月19日,欧盟委员会正式实施这项工具,禁止中国厂商在未来五年内参与欧盟价值500万欧元以上的公共采购合同招标。不止这样,就算投标的是非中国企业,如果合同中中国制造的产品或零部件占比超过50%,也一样被禁。这项措施覆盖所有欧盟成员国,起因是欧盟调查发现中国本土采购偏向自家产品,欧盟觉得不公平。这等于给中欧贸易添了堵,加大了双方的摩擦。
预算被否决后,冯德莱恩的处境尴尬,她需要外部支持来缓解内部压力。中国外交部在7月18日宣布,经中欧双方同意,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·科斯塔将于7月24日访问北京。这次访华正好赶上中欧建交50周年,是第25次中欧峰会,中国将与他们会晤,李强总理也会参与。表面上看,这是常规外交活动,但时机太巧了,刚好在她预算方案崩盘后几天。
冯德莱恩之前那些针对中国的批评,现在看来得暂时放一边。她在访华前表示,欧盟会寻求与中国在贸易平衡上的互惠,强调对话的重要性。这跟她先前指责中国市场准入不公、政府采购偏向本土、出口管制和产能过剩的调子比,明显软化了。中国方面维持现有政策,没松动稀土管制或补贴调整。访华的议题预计包括贸易摩擦、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,欧盟希望通过中国影响俄罗斯的态度,因为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与中国贸易,在俄乌冲突上,中国立场关键。
欧盟当前面临多重麻烦,一方面是俄罗斯的地缘威胁,另一方面是美国可能的关税壁垒,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,美国优先政策让欧盟头疼。冯德莱恩觉得求助美国不靠谱,因为美国巴不得欧盟和俄罗斯耗着。只有中国,能在经济上缓冲这些冲击,中国不怕美国的贸易战,欧盟可以加强与中国的贸易来对冲风险。但前提是欧盟得调整对华政策,如果不撤销那些制裁措施,这次访华的成果恐怕有限。
预算方案的失败暴露了欧盟内部的分歧,各国财政压力大,不愿为国防和乌克兰援助多花钱。冯德莱恩的2万亿欧元计划,本想通过新税收来源如企业税和碳税来减轻成员国负担,但德国等国不买账。她提出简化预算框架,从52个项目减到16个,增加灵活性应对危机,但这些改变没说服反对者。现在,预算谈判预计会拖到明年,成员国要讨价还价,冯德莱恩得在访华中找出路,拉近与中国的关系来稳固她的位置。
中欧关系本来就复杂,贸易赤字巨大,欧盟对华赤字去年达3570亿欧元,冯德莱恩想通过访华要求中国开放市场。但中国反击欧盟的补贴和“欧洲优先”政策,双方的博弈还在继续。访华后,预计会有联合声明,强调继续对话,但医疗器械禁令和稀土问题不会轻易解决。冯德莱恩的这次出访,表面是庆祝周年,实际是为欧盟找平衡点,在内部乱局中求外部支持。
欧盟的预算困境不是新鲜事,上一个周期谈判就闹腾了好几个月,这次规模更大,争议更多。德国的反对让冯德莱恩在家乡丢脸,她作为德国人,本该有优势,但财政部长和总理府立场坚定。其他国家如法国支持部分增资,但整体共识难成。冯德莱恩得在访华中展示外交成果,来反击内部批评。
中国对欧盟的医疗器械措施回应迅速,7月6日宣布限制欧盟进口某些产品,作为反制。这让中欧贸易战升级风险加大,冯德莱恩访华时得处理这些棘手议题。欧盟企业担心被夹在中间,特别是依赖中国供应链的那些。访华行程包括北京峰会和安徽活动,焦点是经济安全和贸易。
冯德莱恩的预算强调战略独立,增加国防投资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,但成员国不齐心。她提出新收入来源生成每年585亿欧元,但德国反对联合债务和公司税。这让她在欧洲议会辩论时压力山大,议员们质疑方案的可行性。访华成了她转圜的空间,通过与中国合作,缓解欧盟的经济地缘压力。
总体看,冯德莱恩被预算否决逼到墙角,只能缓和对华立场,启程访华求解。这不是她第一次调整策略,但这次关乎欧盟未来方向。中欧峰会后,预算谈判还会继续,冯德莱恩的领导力面临考验。如果访华没实质进展,她的处境会更难。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